中國地熱資源分布
更新時間:2016-07-13
瀏覽次數:8188
中國地熱資源分布
一、中國地熱資源的分布概況
我國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目前已發現水溫在25℃以上的熱水點(包括溫泉、熱水孔及礦坑熱水)計有2600處以上,分布廣泛。
我國溫泉出露多的省區是西藏自治區、云南省、中國臺灣省、廣東省及福建省,溫泉數約占全國溫泉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是遼寧、山東、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每省溫泉數都在50處以上。
我國溫泉之分布明顯呈現出藏滇、中國臺灣、東南沿海及滇川四個溫泉密集帶。在我國廣大平原地區即廣泛發育的中新生代沉積盆地,地表沒有溫泉出露,但在地下深處蘊藏著豐富的熱水及熱鹵水資源,已相續由油氣井和地熱井所揭露……由此可見,我國南方至北方,從長白山到天山,從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廣泛分布著地熱資源,說明我國*的地質構造、地殼熱狀況和水文地質條件等,都有利于各種類型地下熱水和蒸汽的形成和分布,為我國開發利用地熱能資源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條件。至于中國溫泉之分布與地質構造的關系,我國地質事業的創始人之一章鴻釗早在1926年就曾著文論述。
二、中國高溫地熱能資源的分布
我國高溫地熱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藏、滇西及中國臺灣地區,呈現出兩條沿板塊邊界展布的高溫溫泉密集帶,目前被劃為兩個地熱帶——藏滇地熱帶及中國臺灣地熱帶。藏滇地熱帶又稱為喜馬拉雅地熱帶。藏滇地熱帶及中國臺灣地熱帶分別構成環球地熱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縫合線型地熱帶及西太平洋島弧型地熱亞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開發利用高溫地熱能資源的遠景地區。
?。?)藏滇地熱帶位于印度、歐亞兩大板塊的邊界。的雅魯藏布江深斷裂帶,為大陸板塊碰撞的結合帶,也稱為地縫合線,在我國境內長達二千公里。在該帶內,目前西藏已發現水熱活動區600余處,其中有350余處已經初步調查。的滇西騰沖火山溫泉區,位于本帶的東南端,這里的水熱活動十分強烈,有大量熱泉、沸泉和噴氣孔等,水溫多接近或超過當地沸點。
?。?)中國臺灣地熱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型地熱亞帶的一部分。島上地殼運動活躍,第四紀火山強烈,地震頻繁,是我國東南部海島地熱活動強烈的一個帶,水熱活動區有100余處,100℃以上的有6處。
三、中國的高溫地熱田
中國已查明水溫在25℃以上的熱水點(包括溫泉、熱水孔及礦坑熱水)計有2600多處,其中一半以上幾種分布于我國的東南部及西南部。高溫地熱田僅分布在西藏、云南西部和中國臺灣省,分別位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縫合線型地熱帶及西太平洋島弧型地熱帶亞內。目前已經勘查的地熱田有西藏高原當雄縣的羊八井、阿里地區獅泉河的郎久以及中國臺灣北投的大磺咀和宜蘭縣的土場—清水等地熱田。
四、中國低溫地熱能資源的分布
中國低溫地熱能資源廣泛分布于板塊內部中國大陸地殼隆起區和地殼沉降區。
在板內地殼隆起區,發育有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斷裂帶,已經多期活動,有的在挽近時期活動性仍比較強烈,它們多數可成為地下水運動和上升的良好通道。大氣降水滲入地殼深部經深循環再正常地溫梯度下加熱,常常在相對低洼的地方(山前或山間盆地、濱海盆地,多在河谷底部),沿活動性斷裂涌出地表形成溫泉。根據地殼隆起區溫泉的密集程度,目前可初步劃分兩個低溫地熱帶,即東南沿海地熱帶及滇川地熱帶。
(1)東南沿海地熱帶位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交接帶以西中國大陸內側,包括江西東部、湖南南部、福建、廣東及海南島等地。這里投有現代火山作用,但自中生代以來,地殼運動活躍,深斷裂發育,其特點是:伴有大規模中酸性巖漿活動,形成東南沿?;鹕綆r帶和大量的花崗巖,廣泛分布有北北東和北東東向的褶皺帶以及與此有關的性質不同的深斷裂。東南沿海地熱帶是我國低溫溫泉為密集的地帶,集中分布的溫泉就有500余處。溫泉水溫大部介于40-80℃之間,也有少量的在80℃以上。
?。?)滇川地熱帶位于印度與歐亞兩大板塊交接帶以東縱貫滇川南北,沿南北構造帶展布。這里,新構造運動強烈,地震頻繁。分布在該帶的溫泉共有100余處,南段較密集,溫度多在60℃以上,個別達92℃,北段較稀疏,水溫多在60℃以下。其他地區,如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河北山地、太行山、秦嶺、天山北麓、四川砰地的東南部、柴達木盆地東部等,溫泉也較集中,水溫大部在60℃以下,少數溫泉區水溫可達80-90℃。
中國地熱能分布示意圖
產品咨詢請北京鴻鷗儀器(bjhocy),產品搜索:地源熱泵測溫,地埋管測溫
關鍵詞:地源熱泵地埋管溫度測量系統實現實時溫度在線監測/地源熱泵換熱井實時溫度電腦監測系統/GPRS式豎直地埋管地源熱泵溫度監控系統/地源熱泵溫度場測控系統/地埋管測溫/地源熱泵溫度監控/地源熱泵測溫
遠程全自動地溫監測系統/鐵路凍土地溫監測系統/地溫監測系統/城市地溫監測自動化系統/礦井深部地溫/地源熱泵監測研究/地源熱泵溫度測量系統/淺層地熱測溫/深水測溫儀/深井測溫儀/深水測溫儀/深井測溫儀
推薦產品如下:
地源熱泵溫度監控系統/地源熱泵測溫/淺層地溫能動態監測系統